从多元化的角度而言,在美元平衡投资组合中,配置5%的黄金是最佳选择。 不知不觉间,国际金价年初至今的累计涨幅已经达到28%,逼近三成,无疑已经成为全球表现最佳的主要资产。
某海外投行交易员对***财经记者提及,交易台的情况显示,亚洲时段买盘尤其强劲,似乎体现了该地区突出的避险需求。截至4月16日金价已连续第八个交易日隔夜上涨。市场参与度强劲,成交量较过去10个交易日该时点的平均水平高出约40%。
世界黄金协会方面的数据也显示,截至4月11日的这一周,资金大幅流入全球黄金ETF,其中亚洲ETF的流入尤其强劲,单周为20亿美元,仅次于北美地区的26亿美元,而更早一周亚洲的买盘甚至强于北美地区。4月14日,瑞银表示上调未来12个月黄金价格至3500美元,前几日高盛将金价预测调升至3700美元。
亚洲避险情绪突出
在4月初美国表示将实施“对等关税”之前,***财经就报道,当时几乎没有投资者敢贸然加仓股票。美国某大型公募基金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:“美国国内的政治不确定性(华盛顿大幅裁员)和关税让市场陷入混乱,客户情绪低落,在这种时候,没人会想到抄底部分被超卖的股票,所以资金都涌入了黄金避险。”
近阶段,新兴市场央行对黄金的买入量也持续攀升,避险需求、资产多元化需求以及美元信用趋弱等原因都在发挥作用。
放眼全球,2月最大的黄金买家是波兰国家银行,2月净购黄金29吨,该国央行年初至今已累计增持32吨黄金总储备至480吨;其次是中国人民银行(增持5吨)与土耳其共和国中央银行(增持3吨)。
截至今年4月,中国人民银行连续第五个月增持黄金储备,环比增长0.15%。4月7日周一,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中国3月末黄金储备为7370万盎司,2月末黄金储备为7361万盎司,环比增加9万盎司或0.15%。
瑞银方面对记者表示,除了避险需求和战术投机者的参与外,黄金配置需求最近也发生了许多结构性转变,例如,中国监管机构在今年2月允许保险基金投资配置黄金、各国央行系统性地提高黄金在总储备中的份额等。这些结构性转变都有力支持了黄金需求,但黄金供给则不会因价格上涨出现较大的抬升,因黄金的供给缺乏弹性。
该机构预计,在过去三年全球央行黄金购买量连续每年均达1000公吨后,今年购买量仍有望达1000公吨(此前预期为950公吨),同时ETF净买入量预期也从300公吨上调至450公吨,预计金币、金条等零售市场需求强劲。
文章来源:***财经
|